重慶中心城區社區形態還有什么可能性
在這座以山地都市景觀火遍全球互聯網的城市,更新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于2021年正式官宣啟動的“觀音橋西拓”,更是中心城區提質的焦點。深耕重慶許久的香港置地拿下其中的小苑村地塊,開發總規模約17.5萬㎡。
2020年末,goa大象設計與香港置地達成合作,這也是goa在重慶的第一個大型綜合開發類項目。

團隊在重慶的踏勘拍攝,城市的簇擁與熱烈 ?goa大象設計
重慶山城景觀之豐富與張力,舉世罕見。一些人曾把重慶類比于香港。渝港兩城,就山城地形的戲劇性程度而言,前者猶有過之;而若論城市商業及住宅的精致化程度,則后者經驗更多——這也許是香港置地鐘情重慶的理由,也是重慶對香港置地的期待所在。
2021年項目簽約之際,我們的目標,正是為重慶的居住生態,打開一個新的可能。
用拼圖精神做整體式開發
觀音橋商圈,素來有“中國著名商業街”“重慶首個千億商圈”的美譽,它的誕生,是上個時代周期重慶城市化的碩果。2021年,伴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提出,重慶江北區提出觀音橋西拓計劃,旨在以城市更新的方式,彌合割裂的老城、重構交通網絡、探索中心城區人居新形態。

項目落成后街景 ?存在建筑
在舊城做開發,千思萬緒,需要有“拼圖”精神和“梳理”耐心。項目包含小苑路片區5個地塊,歷史積累的城市要素淤積,路網雜亂、空間擁塞,“如同一個千絲萬縷的線團”。同時,項目還涉及較多規劃要求:聯通螞蟥梁站與觀音橋商業的地下步道、與嘉陵公園相通的步行通廊、縱貫東西的視線通廊。落筆之處,不僅僅是幾幢住宅及商辦樓的開發,而是一方城市區域的脈絡重塑。
從最初入題,我們就是“整體”思維。一個重要的前序溝通,是將3幅地塊之間建設一個足夠大的“人字形”上蓋,作為連接住宅和商業的空中廣場、立體交通網絡的集散樞紐。這并非上位規劃的直接要求,而是我們基于交通、空間的研究反推的解決方案,很快得到政府支持。

規劃設計中,功能與體量布局 ?goa大象設計
另一個重要決定,是將“嘉陵公園與啟元光里”連片打造(共建工作包括公園植被改造、設施設備改造、景觀改造),希望通過這一動作,重構“觀音橋西”與“觀音橋”的聯系。至此,“打造一個街區”的愿望有了初步的頭緒。

嘉陵公園-啟元光里剖軸測 ?goa大象設計

從嘉陵公園望向啟元光里 ?重慶CKG(小紅書)
用拼圖精神做整體式開發
商業地塊,是整個街區的心臟。從位置上,它直接面向嘉陵公園及觀音橋的成熟商業區,有最重要的展示面;從功能上,也是整個觀音橋西拓計劃中首發的商業空間,將定義此處的城市生活面貌。


從住宅到商業,項目更新了觀音橋西的城市面貌 ?存在建筑
場地地勢起伏,留給商業的空間有限,約2.6萬㎡;而觀音橋乃至整個重慶城商場密集,競爭激烈。團隊的重要觀察,是重慶的現代化商業較多以大體量、全封閉的MALL呈現;面向本地居民生活的、現代“街區式商業”稀缺。這給本項目中的商業提供了一個差異化定位的空間。
項目的商業定位伴隨設計的推進展開。最終商業被命名為“O’LANE光里”——香港置地光環系旗下的新辟系列。這既源于面積條件限制,也符合對城市關系、客群需求的考慮。立足對“觀音橋下個十年”的想象,我們希望為這里帶來一個區別于既有繁華商廈的,具有呼吸感和綠意的休閑之地,“觀音橋的后花園,年輕人的聚會場”。



商業中的廊道與花園 ?存在建筑、啟元光里
在這樣的愿景之下,商業成為滲透的、多孔的空間。體量布局基本是由視線通廊和步行走廊“沖刷”出來。通過各種開口和路徑,讓人不自覺地走近、穿越、停留。尤其兩幢辦公塔樓之間留出的視線通廊,讓項目具備了“都市觀景臺”的作用,人們可以在此欣賞咫尺之外的觀音橋繁華風景。
在13米高差之上編制連續的步行體驗
在重慶的嶙峋地形之上,任何一次大型開發,都是一項挑戰。
立體交通網絡的挑戰,在觀音橋是成倍的——這里歷來以交通擁塞聞名,觀音橋環道逢節假日及上下班必堵。不論是出于城市設計的整體視角,或是為自身商業的人流量考慮,都必須解決人與車兩個方面的交通問題。是一次“交通導向的設計”(TOD)。

立體復雜的標高關系 ?goa大象設計
商業地塊前后高差約13m,縱深180m,主體量不臨街。如何做步行人流的引入?我們的策略是在人流主軸設置兩個路線的公共扶梯,層層拾級而上。在路線沿線布置入口廣場、上蓋廣場、巨樹庭院等放大空間節點,將人流引入深處。


住宅側及商業側引人向上的兩條路線 ?存在建筑、重慶CKG(小紅書)
這一立體廊道系統不僅是商業主動線,也是穿越城市的公共路線,未來將與觀音橋西拓計劃中長達1078m的High-line(空中連廊)相銜接,可進一步抵達6個軌道交通站點和19個公交站點。同時,地下商業街則充分融入兩個地鐵站之間的通行流線。


人行及車行系統的編織 ?存在建筑、啟元光里
續寫“梯欠”
如同里弄之于上海,四合院之于北京,梯坎是屬于重慶的一個“原型”。梯坎在川渝方言中指臺階,在老重慶的心目中,既是人行專屬的樓梯近道,也是鄰里乘涼賦閑的公共空間——“無梯坎,不重慶”。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各色梯坎,保留著山的大致輪廓,還有步行時代的親近尺度。

項目模型 ?goa大象設計


項目模型 ?goa大象設計
光里的設計受到“梯坎”的啟發。利用場地東西高差13米,通過堆疊、跌落、錯動的手法,構造一個拾級而上的現代“梯坎”。不僅保留了場地原始的高差記憶,也使建筑在面向嘉陵公園的主界面上呈現出鮮明的形象。
“梯坎”特殊的空間組織形態也反過來造就了比較個性化的商業運營條件。店鋪擁有一定的視覺獨立性和豐富的外擺;個別位置甚至有專屬的“領域花園”,可以作更具特色的經營設想。同時,也為各色商業營銷活動留出了多樣的場地。

“梯坎”為商家提供領域感 ?啟元光里
用一體化設計方法共創場所
場所的營建,是團隊共創的結果。項目自設計前期即秉承各專業緊密協同的理念,站在建筑師的角度,對室內、景觀、幕墻、照明等專業的設計想法予以高度融匯,是混合使用開發類項目的一次一體化設計實踐。
巨樹廣場的連廊包柱效果,出于景觀公司ASPECT Studios的靈感,由場景設計單位深化。過程中,我們曾從廣場整體效果出發,對“傘柱”的落地尺度感到擔憂,香港置地團隊立馬出資制作了1:1充氣模型,立在中庭里測試。待我們用親身體驗的方式確認空間尺度后,才最終拍板。



“傘柱”方案與充氣樣板 ?存在建筑、goa大象設計
此外,我們還花了大量時間,和燈光單位配合,對商業立面做了系統性的分型、LED規劃,以保證更好的整體效果。
商業場所是空間+內容——空間只是場所的必要非充分條件。作為建筑師,我們深知一個成功的場所的形成很難,破壞起來倒很容易。因此,我們一直非常強調對“場所”的敬畏感,盡可能多地學習運營思維前置,同時推動跨越邊界的設計協作。

上蓋廣場上的裝置涼亭 ?胡爾摩斯MOS(小紅書)
集群建筑的魅力來自統一中見多元
由于周邊道路的朝向關系復雜,商業和住宅體量都采用圓角設計,以避免產生面向道路的尖銳邊緣,這一設計語言也被應用于住宅的立面。倒角盒子,在水平和垂直維度上的延展、堆疊,在有限規模下創造了較多的商業展示面。
住宅的立面,以現代精工標準為基礎,融合山城垂直、挺拔的氣質。水平線條律動中,連貫的豎向線條切分出挺拔高聳的建筑體量,使之顯得動感、年輕。商業立面局部點綴景觀電梯、特色穿孔板,在視覺上提供豐富性。辦公立面同時做了外置的格柵加平推窗,滿足通風的同時減小開啟扇對立面的整體性的影響。5個地塊上的建筑共享統一的語言母題,但又各有不同的色彩,統一中見多樣。




5個地塊的形象連貫性 ?存在建筑
啟元生長ing
光里開街后,我們曾回訪項目——黃昏時分,一些學生或上班族會在面朝嘉陵公園的高腳椅上停留,看遠處的觀音橋亮燈;而已經入住啟元的業主,在上蓋花園處遛狗,或拿著一瓶啤酒邊踱步邊打電話。這些場景都令我們感到欣慰。
在啟元住宅及光里之后,華潤置地與香港置地聯手拿下附近電測村地塊,中環萬象城(暫定名)正在建設之中。伴隨觀音橋西拓的后續項目持續推進,啟元項目的角色和面貌也將不斷走向成熟。

生長中的街區 ?啟元光里
技術圖紙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重慶啟元綜合開發
項目地點:重慶市
設計/竣工:2020/2024
建筑面積:175,400㎡
業主:香港置地
規劃設計:goa大象設計
建筑設計:goa大象設計(A/B/D地塊+C地塊立面)
室內設計:DPH設計事務所、矩陣縱橫、GBD杜文彪設計
景觀設計:澳派景觀設計工作室(商業)、加特林景觀(住宅)
施工圖設計:中機中聯、中泰設計
攝影:存在建筑、啟元光里、重慶CKG(小紅書)、胡爾摩斯MOS(小紅書)
首圖:存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