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公園位于常熟市中心,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在公園的西南隅,映山湖如同一面被青山環抱的明鏡,倒映著四季流轉的天光云影。占地1.5萬平方米的尚湖湖域,不僅是公園的靈魂所在,更承載著常熟人半個世紀的城市記憶。就在這動靜相宜的湖畔,常熟文旅引進LIM餐飲品牌,依托現有存量資產改造文旅配套建筑。本項目通過對廢棄集裝箱的創新改造,為虞山公園創造了一個兼具功能性與景觀性的標志性空間。三個被歲月遺忘的集裝箱靜靜佇立,它們曾是無人在意的公園殘骸,如今卻以謙卑而詩意的姿態重生,成為連接城市喧囂與自然靜謐的"第三空間"。

建筑位置 ?王尚



建筑夜景 ?王尚
重生的契機:與自己對話的容器
項目始于對城市閑置資源的重新思考。原始建筑由三個集裝箱組成。其中兩個組成了咖啡廳的底部,這兩個集裝箱成為一個光學及聲學的屏障,讓人可以安靜地在公園區落座。第三個集裝箱構成了咖啡廳上層的露臺,供人們觀景并成為景觀的一員。這三個錯落擺放的集裝箱,原是公園臨時設施的遺留物,銹蝕的表皮記錄著虞山公園從封閉式收費公園到開放式城市客廳的變遷史。

軸測圖 ?平介設計

設計策略 ?平介設計

建筑正立面 ?王尚
設計團隊在踏勘場地時,敏銳地捕捉到這片區域的特殊氣質:它位于映山湖西岸,恰好處于公園主游線的視覺盲區,卻又是觀賞音樂噴泉全景的最佳區位之一。湖面在此處形成一個天然的弧形灣口,晨霧彌漫時如一幅水墨,晴日里則倒映著虞山城墻的輪廓。這種“隱于鬧市,卻獨擁湖光”的矛盾特質,成為設計最初的靈感觸發點。我們希望在這里創建一個可以與自己對話的容器,讓忙碌的人們有機會與自然聯系。

建筑入口 ?王尚
垂直的詩學:在限制中創造自由
改造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如何在嚴格的紅線限制下激活空間。根據虞山街道對歷史城區建筑更新的規定,項目不得突破原有地基范圍,且新建部分需采用可逆連接方式。這一約束反而催生了垂直維度的創新:通過向上延展而非水平擴張,讓集裝箱獲得新的高度與視野。
于是我們在原有集裝箱的三個角落植入了三座瞭望塔,以垂直維度創造與自然對話的可能。它們將人們從平面化的日常體驗中抽離,在高度變化中重新建立與自然的聯系。每座塔都以獨特的方式詮釋著"與自然對話"的設計理念。這些垂直構筑物不僅拓展了使用功能,更創造了層次豐富的空間體驗。

室內空間 ?王尚


室內細節 ?王尚
北塔·林間私語。隱匿在樹林邊緣的北塔是最具私密性的存在。二層高的空間全部作為獨立包間使用。最特別的是,我們保留了場地原有的兩棵山茶樹,讓它們的枝干從塔樓中部穿出,春季開花時,緋紅的花朵會從鋼結構的縫隙中探入室內。包間的條窗經過特殊高度設計,既能保證隱私,又能將室外景觀的動態盡收眼底。

建筑與景觀共生 ?王尚
南塔·湖光序曲。直面音樂噴泉的南塔擁有最開闊的視野。二層是270度觀景包間,三層則是開放式瞭望臺,將音樂噴泉的全景盡收眼底。

湖景瞭望臺 ?王尚
東塔·時空連廊。作為連接各層空間的交通樞紐,東塔在功能性之外也暗藏驚喜。盤旋上升的鋼樓梯圍繞著一棵保留的樸樹盤旋,樹枝從平臺間隙穿出,此時的建筑也給自然預留了通道。隨著東塔到達二層之后,瞭望臺特意向東傾斜30度,讓視線正好與湖對岸的虞山城墻形成對話。


保留場地內的樹木 ?王尚
新生
這個文旅配套改造項目絕非簡單的空間再利用,而是一次關于公園存量資產與自然景觀共生的深度探索。三個黑色集裝箱與瞭望塔的組合,既保留了場地的記憶,又創造了與虞山、映山湖對話的全新方式。我們相信,好的公共空間應當像這樣——既能滿足功能需求,又能激發使用者的感知與思考。通過精心設計的垂直動線和觀景節點,這個項目不僅為虞山公園增添了一個獨特的景觀地標,更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可以放慢腳步、與自然對話的"城市客廳"。在這里,發展與自然不再對立,而是共同編織著屬于常熟的城市故事。

黃昏下的建筑 ?王尚

剖面圖 ?平介設計

爆炸圖 ?平介設計

模型照片 ?平介設計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虞山公園文旅配套建筑
設計年份:2024.06-2025.03
設計團隊:
平介設計:吳江,吳斯,李筱葳,張瑩,吳嘉豪
蘇州大學:楊楠,肖湘東
業主:常熟文旅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蘇州荔沫咖啡文化有限公司
項目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虞山公園
設計面積:550㎡
攝影師:王尚
合作方:同采設計(軟裝)
材料:塑木板、長城板、真石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