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生活有意思,是你熱愛生活,它才有意思。
“梧桐樹旁的生活”有一種內在的精神——始終真誠,始終優雅,始終美好,一種適合“漫游”的生活狀態。
“漫游”是許多具有想象力的人喜歡做的事情。關于“藏家公館”的想象正是如此,不堆疊物質的飽和,而任由感知不斷延展。它關乎時間的節奏,更關乎人與自身、與世界的關系。
無間設計,從一物、一室到一城,以獨特的東方的視角,于市中心風貌區整體改造舊建筑,從“大設計小設計”出發,不斷打破設計的邊界,完成從建筑設計至室內設計的一體化全方位策劃,借由都市更新,在城市中植入一種更具韌性的精神。正如,梧桐樹旁的生活,以溫柔去抵抗生活的消耗與瑣碎。
都市更新,賦予建筑真實的溫度


美好生活,最需要的是真誠,感知它的流動、涌現、存在。在“都市更新”這個被消費至幾近空洞的語詞背后,不是矯揉造作去裝飾它、掩蓋它、虛擬它。愛真實的人事物,要極盡可能地真誠,這是還原它的溫度,也是我們所理解的都市更新。
上海,是一座流動的城市。它的肌理深藏于歷史的褶皺之中,呈現出融合后的自洽——不只是陸家嘴天際線的挺拔輪廓,而是那些仍存于街巷間的肌理——斑駁的石庫門、幽深的里弄、隨風稍稍晃動的梧桐樹、臨街的陽臺與擺滿植物的小窗臺,在日常的場景中,悄然顯現城市的溫度。
襄陽路并不宏大,它不需要被重新“激活”,因為它從未失去生活的溫度,比繁華商圈更具人情味的尺度,正好適合行走,適合觀察,也適合交流。街邊店鋪錯落有致,自有一種克制的精致。于是,襄陽路便在這日常的積累中,顯現出自身的詩意——這座城市在快節奏之外,保留的一份內在的呼吸感。

面對城市發展留下的肌理,我們如何針對建筑改造在新與舊之間尋找平衡?
無間設計選擇讓建筑立面改造順應這條街的呼吸,以簡潔的線條、考究的材質和光影的運用,使建筑與梧桐樹影、街巷氛圍自然交融。
陽臺本身是一種強烈的意向和隱喻,一座座陽臺的韻律,連續的節奏讓建筑仿若古典音樂,在重復中不斷變化,奠定了建筑立面的秩序的同時,與外部世界形成若即若離的互動,回應著街道,回應著漫游的人們。


基座部分,無間設計又以雕塑般的水洗石墻面,將建筑的節奏與秩序變得有情趣,營造出過渡的層次,從外向內緩步漫游去感知它,探索它,體驗它,城市喧囂也變得靜謐起來。
都市更新的意義,或許正在于此——不需要為城市制造更強的視覺刺激,我們需要的是讓人在空間中慢慢靠近、慢慢沉入,在情緒與結構之間,獲得一種幾乎被城市遺忘的感知自由,讓人的心靈覺知幸福的獲得是如此的簡單而美好。
因為什么,它留駐了你?


茶色玻璃后的世界,明亮街巷的喧囂漸次褪去,似侯孝賢《最好的時光》中被時間輕輕揉皺的回憶,眼前浮現的是克制而深邃的色調,光線透過金屬門框折射出斑駁剪影,空氣中彌漫著焚香的馥郁,交錯著舊木的清冷氣息。


家具粗糲而溫潤,似記憶中被反復撫觸的老物件,帶著時間沉淀的溫度。粗糲的石材沉穩克制,溫潤的木質收束情緒。使人聯想到安東尼奧尼《紅色沙漠》對環境與心理感知的塑造——空間是情緒的投射場,人在不知不覺中被空間的敘事所包裹,最終沉入一場無法割裂的感官體驗。
點點滴滴,通過材質、光影、溫度、氣息與近處坂本龍一的《async》交融,讓我們停駐。步履輕落,聲響在密度各異的材質間游走,被空間吸收,最終歸于沉靜。
允許生活慢慢發生的地方

家,是一種自由的秩序。沒有刻意的邊界,動與靜、開闊與圍合在光線與材質的過渡中自然而然地生發。書散落在沙發邊,杯中的茶溫柔地晃動,腳步不自覺地放慢。一處能聽見自己心跳的地方,一個允許生活慢慢發生的地方。


老上海的街道,是層疊的,是溫存的,時間并未消散,而是沉淀在磚石的肌理、窗欞的比例、街角的微風之中??臻g的塑造正是對這種“稀松平?!钡闹戮?,它不以懷舊為目的,而是在設計中潛藏某種“被記得的方式”,使空間在日夜更迭中喚起人們對生活的追憶。
自由與拘束,交錯并存。開放的格局引入街道的韻律,模糊室內外的邊界,賦予空間呼吸的節奏;而圍合的細節則安放情緒,為生活提供回旋的余地。在這樣的設計中,城市的故事未曾斷裂,而是以更細膩的方式,被空間溫柔收納,被生活緩緩訴說,讓人愿意在其中長久地停留。
不動聲色地,上演一場戲劇


客廳,是流動的舞臺??臻g并未急于展露全貌,而是通過門廳的尺度收縮,讓視線在穿越的瞬間豁然開朗。層次分明的布局與克制的光影,窗洞有序排開,使空間具備視覺上的節奏感,也賦予了生活序列感。當人們于客廳交談、閱讀、靜坐,生活便以不動聲色的方式上演。

器物與藝術品,是空間的“肌理”,它們承載的是主人的文化趣味與審美追求,但空間的精神性卻存在于器物之外——在材質肌理的冷暖觸感,在一隅留白中的靜默氛圍,甚至是某件物品與記憶之間的情感勾連。

從旅途中攜回的收藏、斑駁的古董家具,或無意間購得的畫作,看似彼此獨立,卻在空間中自然生長,構成了一種“感知的連續性”。因此,生活的靈魂,并非某一件器物或某一個瞬間的決定,而是空間本身所賦予的情緒,是人在其中“被感知”的狀態。器物只是媒介,而空間才是情感的容器。
生活,不在別處

梧桐樹下的生活,光影穿梭枝葉間,不急不緩地落在墻面與石階上,那是城市少有的溫柔——煙火未散,心緒已靜,召喚著人回到生活本身。
藏家公館,是對這份生活想象的具象,可居、可感、可思。
設計,讓老城煥發新意,卻不抽離其文化肌理;讓東方的美學意象,在當代延續、展開。最終,呈現一個時間可停頓、情感可懸掛、意義可生成的生活場——正如梧桐的樹影,不爭春光,卻自成豐盈。設計的境界,可能不在于令人驚嘆,而是令人安住。
項目信息
建筑改造:W.DESIGN 無間設計
室內設計:W.DESIGN 無間設計
項目名稱:藏家公館
業主:曼舍MAISON
建筑改造:3860㎡
公區大堂:96㎡
一層樣板間:286㎡
二層樣板間:450㎡
項目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襄陽南路558號
完工時間:2024年9月
特別鳴謝:范敏俊
策劃:Bobo Zhou
攝影:鄭昊 / 雷壇壇
撰文/編輯:Ricardo
專欄編輯|Sherry Li
發文編輯|Yiyue Dong
審核編輯|Yibo